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禹”过天晴 “疫”往无前 | 致德科师生员工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新冠疫情无情,德科真情无限。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3月,新冠病毒变异奥密克戎毒株侵袭禹城,学院面临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从3月10日疫情出现,到4月19日迎来“复学第一课”,学院师生在省、市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团结一致、集中精力,全力战“疫”、共克时艰,彰显了德科战胜疫情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服务师生持之以恒的信念。

       坚守疫情防控大门,保障师生健康平安。校园实施全封闭以来,100余名教职工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第一时间入校住校,与80余名第三方人员、近4000名学生一道迎战新冠疫情。疫情防控专班迅速建立、靠前指挥,坚持党建引领、保持“冲锋”姿态,以更强的措施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各职能部门教职工坚守岗位、履职尽责,服从学院专班安排,聚焦疫情防控主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教学行政后勤工作同时发力;全体辅导员闻令而动、“下沉”学生中间,加强日常管理、摸排学生信息,督促线上学习、引导安全防护;一线教师们精心准备、多措并举,加强教学督导、创新授课形式,确保了线上授课的高效推进。还有许多的大学生志愿者,踊跃报名、服务师生,一个个“红马甲”的背影,一名名“大白”的坚守,更加坚定了德科师生战胜疫情的信心。一次疫情,凝聚了师生顽强奋斗、坚持不懈的意志;一场战“疫”,谱写了立德树人、师生为本的凯歌。

       “复学”不意味着防疫放松,“线下”不代表着疫情解除。4月18日,学院驻地学生返校,各部门严格按照复学要求,落实防疫举措、完善应急方案,加强工作调度、推进任务落实,为4月19日的线下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如今,近1周的时间,德科师生们又恢复了往日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学习与生活,校园更加充满生机,未来更加充满期待。虽然,最令我们紧张的3月已经过去,但是当前如上海等省市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对疫情防控的重视程度依然要继续保持高度关注,需要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任务的艰巨性,更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紧心态。因此,希望全体教职工坚持“两点一线”,校外避免人员聚集,做到不聚餐、不扎堆,入校主动出示健康码、行程码,配合门卫扫描场所码,校内坚持每周3次核酸检测,为全体学生当好榜样、做好引领;希望全体学生认真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加强防疫知识学习,坚持“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少聚集、一米线”,非必要不出校、非必要不离禹,做到不点外卖、减少网购,特别是杜绝境外网购,不从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区网购,降低疫情传染风险;就餐做到餐厅同向就餐,鼓励宿舍就餐,防止聚集、扎堆,按时参加每日20%核酸抽检,如有发烧等不适症状,及时告知辅导员。我们坚信,通过德科师生的全力以赴、共同战“疫”,必定能够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守住校园安全稳定“防线”。

 

       “禹”过天晴,共享校园好时光;“疫”往无前,不负青春不负己。或许,在这一场疫情防控的遭遇战、歼灭战、阻击战中,因为疫情防控,使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影响,无法外出、无法购物、无法游玩……或许,我们有吐槽;或许,我们有情绪。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各级领导、防疫专家们,对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支持与指导;是许许多多的老师们、志愿者们,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积极作为的英勇之举;是身穿防护服的医护工作者和医护专业学生们,在这场疫情防控中的“逆行”与“奋战”;是社会各界的企业家、爱心人士和学院老师们,在防控最吃紧时期捐赠的各种物资。正是因为大家的齐心协力、携手并肩,才迎来了“禹”过天晴的美好时刻,才开启了“疫”往无前的崭新征程。因此,希望全体师生员工倍加珍惜疫情防控的成果,坚定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取得更大的胜利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坚持防控与发展并重,实现任务与目标“双赢”。当前,全年中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已经成为历史,未来的7个月,更是德科师生奋发有为、主动作为的关键时期。面对改革发展任务,校区新建、扩建项目,教学、科研、技能比赛目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任务,以及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实习实训等等,需要每一名德科师生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希望全体师生珍惜时光、把握时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更实的行动、更强的力度、更大的信心,投入到工作、学习、发展等任务中,确保学院发展的任务与个人发展的目标同推进、同实现,共同分享发展、成长、收获带来的喜悦和果实。

       征程已开启,一起向未来!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不懈奋斗的德科师生。让我们共同携手、凝神聚力,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担当作为的姿态、拼搏奋斗的意志,共筑疫情防控坚强防线,共创学院发展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