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声音送入千家万户
——记承德“蒲公英”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队
轻风拂过,带着梦想,蒲公英把希望的种子撒出。风儿把它吹到哪儿,它就在哪儿扎根,开出朵朵美丽的花,生生不息……
在河北省承德市,有这样一支以“蒲公英”命名的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队。进农村、社区、机关、企业、校园、网络,他们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像蒲公英一样,“飞”入千家万户,凝聚起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近日承德县宣讲队员、承德县孟家院乡平台子村村医正在对村民进行宣讲。 承德市委讲师团供图
谁来讲——
储备优质资源,组建宣讲人才库
“孩子们,你们知道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吗?”近日,86岁的隆化县退休职工吕小山来到中国工农红军董存瑞红军小学,给孩子们进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
近日,86岁的隆化县退休职工吕小山来到中国工农红军董存瑞红军小学,给孩子们进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
1996年,吕小山从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位上退休。但他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相伴董存瑞60年的吕小山成为一名董存瑞精神义务宣讲员,用一字一句、一言一行,传递董存瑞精神、播撒红色种子。
现在,除了是董存瑞精神义务宣讲员外,吕小山又多了一个身份——隆化县“蒲公英”宣讲队成员。
“活着就要讲下去,直到生命停息为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吕小山主动要求加入隆化县“蒲公英”宣讲队,为全会精神宣讲尽一份力。
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建立一支水平高、素质强的宣讲队伍至关重要。
承德在原有宣讲团基础上,重点从机关、社科联、高校、企业、党校以及优秀宣讲员中优选出560人组建基础宣讲人才库。
同时,从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企业政工队伍、院校思政课教师、乡镇(街道)社区“五老”人员、基层义务宣教员、文艺志愿者、致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各行各业专业人才、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人物中选出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强,善于用群众的语言表述观点,热爱党的理论宣讲事业,长期积极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5000余人,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蒲公英”宣讲人才库。
建立宣讲微视频库和优秀宣讲报告库。经过一系列的评比、筛选,发掘出一大批有思想、有品质的理论宣讲作品,并择优选出30部宣讲微视频作品和50篇宣讲报告分别纳入宣讲微视频库和优秀宣讲报告库,持续丰富、活跃、推动基层宣讲活动。而宣讲微视频库和优秀宣讲报告库根据不同形势不同需求随时动态更新。
为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承德举办培训班对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秘书和理论宣讲骨干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宣讲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培树先进典型,积极有效推动宣讲工作向纵深发展。
怎样讲——
创新宣讲内容,丰富宣讲形式
“事后,这件事再次说起,乡亲们个个依旧激情万丈,要问这是为了啥?就因为,那一天,总书记来到咱家乡……”双滦区“蒲公英”宣讲队表演的诗朗诵《总书记来到咱家乡》,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承德时的场景历历在目;长期义务宣讲的老党员陈克林在表演完诗朗诵《吹响六中全会号角 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后意犹未尽,又即兴为村民们演奏了一曲二胡独奏《北京有个金太阳》……
近日,在双滦区大贵口山谷市集,不仅有高校大咖的理论宣讲,还有文艺演出,不由让63岁的大贵口村民霍振感慨:“形式新颖,印象深刻,令人难忘。”
理论宣讲是“传声筒”“放大器”“调音器”,要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响亮、调得更妥帖、听得更舒畅,必须在宣讲手段、内容上推陈出新。
在宣讲内容上,承德从人才库中选出优秀代表,组建各级宣讲队,重点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对承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承德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从严治党等重点工作的进展和亮点成效等。
“我们采取深入基层一线集中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分众宣讲、新媒体平台宣讲和文艺特色宣讲等方式,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党的声音走进农村、社区、机关、企业、校园、网络,为推动承德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承德市委讲师团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基层群众多元化需求,承德精心梳理宣讲主题,利用健身秧歌队、文艺表演队、快板说唱等形式,变单一宣讲为生动说唱,让群众在欢笑声中有所思所悟,破解以往“讲者难、听者烦”的尴尬。
坚持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依据省委讲师团相关资料,整理辑印《宣讲参考》8期,发放到市直单位及各县(市、区)、乡镇,解决基层理论宣讲缺少通俗教材问题。
兴隆的“雾灵山讲坛”、宽城的“草根大讲堂”、隆化的“和谐十二家”乡村游走红马甲宣讲队、围场的木兰志愿服务宣讲队……一支支讲师队伍活跃在农村社区,用“小环境”解说“大形势”、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
咋讲好——
理论宣讲接地气,政策方针入人心
没有讲桌讲稿,不分台上台下,大家随意围坐在一起,宣讲就像唠家常;不用课件,不照本宣科念稿子,宣讲队员说的都是大实话——近日,双桥区潘家沟街道办事处于家沟社区的这场宣讲,很接地气。
连日来,双桥区“蒲公英”宣讲队按照“一日一社区”的进度,在街道、社区、居民楼院,以接地气、丰富多样的基层理论宣讲形式,拉近了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让老百姓听得明白、听得过瘾。
“宣传党的好声音,群众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是关键。”双桥区“蒲公英”宣讲队成员刘毅说,在宣讲中我们尽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全会精神通俗易懂化,更好推动新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全会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说一千道一万,共产党就是要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宣讲队员采取“土味儿话”“群众语言”,让人耳目一新。
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蒲公英”宣讲队的宣讲服务突出一个“实”字,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杜绝一张稿子念到底、一张面孔板到底的现象,力求让宣讲服务“沾土味儿”“接地气”。
不仅如此,“蒲公英”宣讲队还打破千人一面的说教式宣讲方式,将理论宣讲搬出了会议室,搬到了居民楼院、居民健身活动广场,用“短平快”的宣讲取代“高大上”的说教,摒弃冗长枯燥,提升理论宣讲效果。
室外寒风刺骨,室内聆听者聚精会神。“内容生动,说的都是大实话,我们听得懂、记得牢。”听过宣讲,65岁的居民孔淑欣说,这样的宣讲,他们欢迎。
截至1月11日,全市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已开展各级各类宣讲3800余场次,切实打通了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