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X-XSS-Protection: 1; mode=block");
发布于 2022-02-17 点击数:10205
近期,北京发布了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22项措施,受到广泛关注。据国家卫健委有关新闻发布会介绍,自去年中央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积极落实中央政策。从总体上看,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平稳实施,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正在逐渐形成。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网上一直存在着一些声音,认为相关政策不够“解渴”“带劲”,实质性作用不够大,“光靠这些举措很难让年轻人生三孩”……
我们评价一项政策管不管用,应当先搞清楚制定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才能作出判断。
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国家制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目标不在于追求育龄夫妻普遍生育三孩,而在于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生育意愿,努力消除制约生育意愿实现的现实困难。更直白地讲,这些政策强调的不是一定要生多少个孩子,而是既让老百姓在“生几个”上有更大选择权,更让老百姓在“养孩子”上有更多获得感。
仔细读中央《决定》和各地的实施方案,三孩生育政策的规范表述是“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可以”二字表明,规定的只是上限,并非“标配”。除此之外,这些政策把大量篇幅用在了“生育数量”之外的其他领域(包括教育、税收、保险、住房等方方面面),不再是单一的人口政策文件,而是综合的社会政策文件——这是与之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相比的最大不同之处。
因此,我们特别是青年朋友们,在评价这些政策时,标准不应纠结于“能不能打动我生三孩”、“看你怎么让我生三孩”等等,而应多关注能不能帮助自己减轻生育养育中的实际困难(无论选择生几个)——从这个角度看,这些政策是管用的。
中央《决定》和各地文件,集中强调了三个方面的支持举措——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我们逐一看看——
关于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提到了加强高危群体孕产服务、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等举措。这几条,对那些想生但因健康问题、年龄原因不敢生、不能生的群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实在在解除了后顾之忧。
关于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产后园(幼儿园)前没人带”是当前大多数家庭的“痛点”。在这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硬核”政策——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作为“十四五”期间的20个主要发展指标之一,要求这一数量从现在的每千人口拥有1.8个提高到2025年的4.5个(这种翻番的增幅在大国发展指标中十分罕见,可见国家的重视程度)。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不仅“硬”,而且“实”——以北京刚出台的方案为例,提出要在城乡社区建设改造中,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活动场所及配套服务设施;要将托育服务设施纳入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要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大型园区为员工提供托育服务;要研究利用存量的国有企业房屋土地和疏解腾退用地用于建设托育服务设施等等……熟悉政策语言的青年朋友能够读出,这些表述背后具有超常规的创新思维和落实力度,十分实惠。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预测,2025年全国托位总数可达640万个左右——相对于每年1000万左右的新生儿来说,这个保障比例就很高了(毕竟不是所有幼儿都需要托育),相信用不了几年,“入托难”问题一定会发生看得见的显著变化。
关于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国家在这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针对“负担最重的领域”、“压力最大的群体”、“难度最大的困难”一一出招儿——
教育是“负担最重的领域”,一个家庭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和情绪焦虑大多集中于此。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和“双减”举措的深入推进,让家长精疲力竭、孩子不堪重负的“教育军备竞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一点有目共睹。
女性是“压力最大的群体”,长期以来都是生育养育中的弱势群体。国家高度重视在男性女性之间、国家单位家庭之间合理分配生育养育成本,提出了父母育儿假、保障女性生育权益等一系列具体措施,致力于为女性减负。
住房是“难度最大的困难”,其综合性、复杂性远远超出人口生育领域。对此,国家努力保障基础需求(比如公租房优先配租、户型照顾等),鼓励因地制宜满足其他需求(比如差异化租赁、优惠购房等),循序渐进予以解决。
一句是“以人民为中心”。不管是让想多生的有了更多选择,还是让“有娃”家庭普遍减少烦恼、减轻负担,这些政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好,并且精准掌握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痛点”,正在努力务实地应对。
另一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同时也是慢变量,尤其在今天不可能有“一招灵”的妙法子。目前的政策很好兼顾了可行性、有效性及与其他方面的平衡性,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行得通、办得到。相比而言,一些“网红”专家提出的发房子、分现金等激进手段,看似过瘾,实则危险,最终损害的是大家的长远利益。
最后,笔者想说,孩子是父母的最珍贵礼物——生育决策归根结底是一个家庭自己的决策。希望每一位青年朋友,都能结合国家政策,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适合的选择,并享受由此而生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