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央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视以及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重要意义的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关于辅导员的研讨会与文章非常多。不过,在讨论的过程中,却碰到一个尴尬的问题,即:辅导员的本质是什么?由此引出一个话题:优秀辅导员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这两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却应是所有关于辅导员问题讨论的基础。
一、辅导员角色的内涵
什么是辅导员呢?从理论上来说,1995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版》是这样解释的: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那么,官方政策又是怎样界定辅导员呢?作为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的一个配套文件,05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这两个定义来看,本质是相同的,即高校辅导员的内涵应体现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不过,中央文件更进一步提到辅导员的引导作用。
说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上并不是辅导员工作的专利。从学理上来说,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呢?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又是谁呢?这里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是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对此,04年8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即16号文),其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里说的很清楚,文件把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分为三大部分。不仅如此,16号文还进一步指出这三支队伍的工作职责: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老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在这里,辅导员是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一线的主要力量。要把党委的文件精神,把理论课中的理论,通过思政活动有针对性地结合起来,真正的起到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05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对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主题讲话中指出:辅导员“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的确,对一个学生来说,从教育学角度来讲: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因为思想品德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方向性的原则问题,对人生价值取向有重大意义。
从以上理论与文件两方面的分析来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应该说比较清楚了,其职能内涵至少有以下两点:
(1)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而是党政干部
从大教育观来说,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是教师。但从高校队伍建设来说,这样的大教育观没有什么意义。特别就高校辅导员队伍来说,无论从理论,还是从文件来看,都不是教师。百科全书中说得很清楚,辅导员是“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干部”。16号文件中指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不是以理论传授为工作的教师,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工作作用可用周济同志的六个字表述“维护”、“稳定”(为维护高校与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保证”(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维护”、“稳定”与“保证”的作用绝不是以教书授业为要职的老师能涵盖的了的。
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是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逻辑上来说,辅导员应是党政干部的一分子。从行政隶属关系来讲,各高校辅导员在接受各二级学院分党委副书记领导同时,也接受校学工处(部)的领导,其关系的确是党政干部的一分子,是最基层的一分子。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辅导员埋头于学生日常的其他各事务中,如“奖”“勤”“惩”“罚”“考”等等,把许多行政性的事务与党政性的事务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方面辅导员工作相当繁重,凡牵涉学生的事务都离不开辅导员;另一方面,把本应是辅导员本位的思政工作冲淡了,边缘化了,工作失去了思政方面的“技术”含量。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大的危害。从辅导员自身来说,似乎辅导员就是打杂的,把上面分配下来的任务布置下来就算完了,而不注重学生思想是依照实际需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样,谁都能担任辅导员工作,造成了辅导员队伍参差不齐的局面,这样的队伍只能把工作做到表面上,从学生自身的成长来说,由于辅导员工作本位的偏差,学生渴望得到引导与需要方面的困惑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辅导员在他们眼中不会有好的形象,他们也不会主动找到辅导员谈内心思想的困惑。这样,进一步使辅导员难度加大。
(2)职称上不要求成为教授,而成为思政方面的专家
既然辅导员不属于教师系列,那么,辅导员就不能在工作职称评定上以评教授为终极目标,也即辅导员并不要求成为学者。那辅导员工作评定出路在哪里?2005年周济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会议上指出: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专职人才。说的很清楚了,我们高校辅导员需成为思政工作中的专家型人才。学者与专家既有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联系在于,二者都需要理论为支撑,按事务的规律办事,区别在于,学者工作重点在理论研究与创新,而专家的工作主要是面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不要求一定要做事务背后理论上的归纳与演绎,其赖以支撑的工作理论应是相关学科中成熟的,已达成学界共识的部分。就辅导员工作性质而言,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包含了周济同志所罗列的四大任务,从其排列顺序看,思想教育为首位,而事务管理应是思想教育中的具体载体之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全体辅导员队伍必须要正本清源,在工作出路与工作内容上达成共识。再其次,就必须紧抓大学生思政工作不放,舍弃教师情绪,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增长才干,成为专家型的人才。
二、我们需要怎样的辅导员
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内涵,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辅导员?好的辅导员标准又是什么?16号文要求辅导员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知心朋友。周济同志鼓励辅导员成为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这都是从大的方面来说的。对于不同的高校,不同领导及不同的辅导员来说,好的辅导员标准各不相同。不过,如果真正落实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其中有些共性的标准必须达到。笔者通过学习与工作体验,认为以下五点是辅导员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一、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这一点必须摆在首位。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如前所述,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义来说,它必须完成三件事情:思想观念教育、政治观念教育、道德观念教育。16号文件中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中指出四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四点与学科要求的三点具有一致性。优秀的辅导员必须要在心中怀有这样的工作高度,并且要积极建立良好的思政教育机制,整合各方资源,真正的让先进的思想,正确的政治观,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入学生头脑中去,并相信学生能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让他们把辅导员灌输的各种理念转化为个人不竭的动力,只有这样的思政工作,才是真正成功有效的。
在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有许多工作有待于优秀辅导员急于解决的。胡锦涛同志05年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列举了十大思政工作问题,以此来进一步说明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重要性。
(1)如何更有效的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如何广泛的深入的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如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这些课程学科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4)如何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又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
(5)如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高度和手段,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
(6)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的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7)如何积极主动地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
(8)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
(9)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10)如何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这些应该是成为优秀辅导员长期思考的问题,并有效的实践。
第二,优秀的教育管理者
尽管辅导员的本位工作是思政教育,但思政工作又以日常的各项事务管理为载体。这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必须正确看待。我们一方面反对完全的务虚的思政灌输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反对失去思政内涵的表面的琐碎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日常管理的最终目的必须要落实到学生的思想高度,即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增添思政工作的技术含量,摒弃一些浮华的短期的表面工作。回过头来反思这两年的工作,我坚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规律可循,其中必须要建立一个高效可靠的管理机制,依靠学生管理力量,使日常管理工作常规化,重点工作项目化,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上。学生管理务必抓主干,主干管理务必从严,所有的辅导员必须要学生会高效的管理,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思考大问题,方向性的问题。
第三,心理健康引导者
2001年,心理学家樊富泯,以北京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北京大学生中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日益在情绪与恋爱方面、求职方面、就业方面、社交方面、学习困难和学习适应方面以及海量的网络面前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只能以健康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即使是思想道德问题,其解决也有赖于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和大学生自身积极的心理活动的调试,而且2001年教育部还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强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教育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由此可见,优秀的辅导员必须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辅导员如果能掌握一定的咨询技巧,用于与相关大学生的交流之中,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更多的发挥出辅导人生的作用。同时,辅导员还要具备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的组织与协会的能力,要依托这些组织力量,高效的从他们中间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并能及早的进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把工作做的更有效,防患于未然。
第四,职业生涯规划者
我们不能否认,大学生涯对大学生一生来说是一段相当重要的经历,对学生后续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活甚至决定着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走向。成功的大学教育应该是让学生走向职业之前有个比较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知道个人未来追求的是什么,个人已经具备或者还欠缺什么,既知职业之彼,又知个人之己。也正因为如此,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很珍惜大学时光。
那么,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从本质上来讲,职业生涯设计是一种对大学生的职业需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通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其预期的目标,使之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需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这里,辅导员的作用异常重大,需在学生入学之初为学生初步制定大学四年时光,每一学年的主要目标,介绍专业的基本特点,以及未来事业走向。让学生及快的认识到个人专业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此时的指导可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能让学生在离校之前真正对未来有个比较清楚地认识,并积极的去面对社会。
辅导员需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就一定要了解学生专业,该专业的职业特点,需了解学生的兴趣与性格,了解社会就业形式等等,然后需借助各种力量与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相关职业技能与素质。最终让学生能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这样,辅导员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与知心朋友,否则,一切虚无缥缈的引导都是空语,对学生成长起不了作用。
第五,高度的责任心与深刻的思想者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句调侃经常用来形容辅导员工作的忙碌。的确,辅导员日常工作比较繁琐。每天有大量事务性工作要处理,而且学生工作没有可预测性,遇到突发事件,工作量就会大大增加。因此,辅导员工作实质上没有8小时工作量的界定。更重要的是这些全身心扑到学生事务中的工作可以说全是服务性质的,其工作成果不像老师那样可以量化,可以积累。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个人的责任心就相当的重要。辅导员工作是个良心活,你去一次学生宿舍和去十次学生宿舍其效果对学生来说是不一样的。所有的辅导员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要具备奉献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重,不能只贪图个人的舒服与前程,要把这次工作当作一种事业,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投入。失去了责任心,潜质再好的辅导员都不可能把这项工作干好,这对辅导员本人与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
同时,辅导员工作本身是门科学,如前述,辅导员需在工作中加入“思政”的技术含量,让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等进入头脑中。而需达到这样的目标,辅导员必须具备相当的能力,把“该说的话把它说明白,让人们记到脑海里去;该了解的情况把它了解清楚,让信息来源于群众之中;该做到的事情把它做到位,让人们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徐晨光语)而这种能力的获得,辅导员本身需有一定的思想,以正确的思想来指导个人的行动。管理工作核心在于创新,学生思政工作更需要创新,作为党政干部的一分子,其思想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把辅导员工作做到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