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X-XSS-Protection: 1; mode=block");

       明明计划好了要做的事,为什么手机一响,我就放弃了坚持?

01

       一本书里曾写过“习惯不会凭空养成,只会逐步形成”,而“触发”便是促使人做出行为改变的底基。

       本以为这番有道理的话也只是句空话,但假期里的一次家庭聚餐让我改变了想法。

       亲戚家的孩子今年刚两岁半,一进餐厅就开始哭闹。不吃不喝,躺地不起,谁哄都没用。

       阿姨嫌她太不安生,熟练地给她手机,拿到手机的孩子立马停止哭闹,杵在原地目不转睛。

       让她重新坐下后,阿姨喂她什么吃什么,乖巧温顺。整场饭局她从未抬起过头,下滑刷新,上滑无止境,时不时乐两声。

       问起她,阿姨颇为得意地说让她安静地吃饭只有这一招:给她手机转移她注意力。

       手机来了电话,阿姨拿走手机时,孩子开始嚎啕大哭。

       我母亲便拿出糖果哄,孩子嘴里含着糖,流泪不止,一直盯着阿姨耳边的手机。当手机还给她后,她咧着嘴抱着手机笑。

       我突然感觉好熟悉,从一个两岁半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白天和朋友走在路上时总会拿出手机刷来刷去,上网查学习资料却浏览了大量的热点娱乐新闻,夜里躺在床上抱着手机把所有应用都刷一遍。

       但是,我真的有认真听到朋友讲的话吗?真的专注地查询资料吗?真的在刷完手机里的几个应用之后立马入睡吗?

       寥寥无几。

       大脑存储了我们很多特定情境下的无意识反应,久而久之就养成了难以控制的习惯。

       社交网站的点赞、网络视频的转发,就像不自觉地抖腿,被储存下来成了习惯,在相同情境下便会出现。

02

       其实我们自己身上很多长期的习惯都有一个共性:在于“你是否真的想去做”。

       如果明天要去做你一直想做没有做的事,或许你当晚就会戒掉熬夜追剧、通宵看小说的习惯,早早上床睡觉。

       所以,真正的需求才是让行为持续下去的动力。

       努力是很消磨人的意志,当努力与坚持都成了实现目标中最容易出偏差的步骤,该如何执行呢?

       其实很简单。

       先给自己建立一个促使自己达成目标的真正需求,打消假努力后的自我安慰,允许自己适度放松,但要改掉以前的毛病和习惯,正视自己的情绪,尝试新的缓解方式,掌握主动权!

03

       无节制地玩手机,又陷入自责和内疚;无节制地饮食,变得厌恶自己的身体无法安心享受食物;无节制地拖延,总在焦虑最后时间节点的临近。

       一边放纵一边忏悔,这种生活谁也过不踏实。

       学会节制,结果会大不同。但是,没有人天生就有自制力,自制力差,总间歇性地努力,我该怎么办?

一是掌握时间

       做事情前一定要规划好时间,用笔记录好开始与结束时的时间,清晰地掌握自己时间的流逝。

       当意识到自己刷手机用了四五个小时的时候,就清楚地知道该停下来了。

       无需责备自己的荒废,停止情绪的消耗,谁都有失控的时候,认真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

二是优化计划

       永远不要因为一次失控就给自己下“死亡判决书”,失败一次好好反思,不要自暴自弃。

       不如看一下自己的计划安排,进行优化,切忌满满当当的计划,把任务具体合理化,变成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完成的目标。

三是抵制诱惑

       阻断欲望最好的方法就是离开产生它的源头,或用其他事情来干扰打断。

       比如我写了一上午的习题却未完成,中午吃饭时刷了个剧,却一发不可收拾地追个不停,导致浪费了一下午甚至一晚上的时间。

       要想阻止这种上瘾的追剧,只有一个方法,不追。

       我会关掉好看的剧,去给自己泡杯茶或洗点水果。

       让自己站起来走动一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完成几分钟的小事后,再回到桌前打开电脑,这时我只会更专注于我的课本。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主校区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