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章制度不容侵犯——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

新闻编辑: 发布日期:2024-05-31
一、案例基本情况
       (一)案例背景
       学生张某,女,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该同学性格较外向,在中学阶段,受学校与家庭管束较严,存在一定逆反心理。同大多数学生一样,该生主观上认为大学环境是轻松且自由的,认为终于从高中“地狱”迈向大学“天堂”。结束了高中繁重的课业,离开了家长的近距离管束,没有了班主任每日的观察巡视,在这样一个极具自主性的大环境下,同学们大多事情都由自己安排,该生也松懈了对自身的要求,缺乏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敬畏之心。通过平时了解,班委反馈、班级同学沟通,我对该生情况较为明确。该生自入校以来,大体表现良好,但曾有过一次不服从管教情况,经过劝说和沟通后最终配合,这也一定程度上为其后来的“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情况亮红灯。
       (二)案例概况及分析
       1、案例概况
       2023年10月18日晚,班委向我反映,在查寝时,发现张同学未曾在自己宿舍住宿,同两名学生,出现私自换寝现象,且教育无果,这引起了我的强烈关注,同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立即通过电话、微信、宿舍走访等多种通讯方式与该生联系,经过长时间的交涉、沟通,该生仍称自己拒不换寝,随后不再回复信息。尽管已是深夜凌晨一点,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我未曾放弃联系该生,直到收到学生短信回复才勉强合眼。
       次日上午,我联系该生家长,同家长阐明事件原委,得到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后又同该生进行谈心谈话,多方了解情况,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取得了预期成效。
       2、案例分析
       当代高校学生热爱自由,思想独立,追求个性,不愿被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所束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校园危机事件。私自换寝属于学生日常危机事件之一,这不仅仅涉及到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更是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一种偏差,应当予以重视。
       对于学生私自换寝现象,第一时间要找原因,主观原因同客观原因相结合,在该事件中获取经验。就主观原因同学生谈心谈话,多角度剖析学生的心理动机,进行换位思考,动之以情;就客观原因了解学生近期情况,是否存在舍友之间的矛盾或其他各类情况,从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进行思想教育,晓之以理。
       其实在大多数时候,学生私自换寝的本意并非是想要破坏学校规则,这只是一种他们想要表达自我意识的方式。想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彻底解决,只有找到原因以后,才能做出相应的对策。与此同时提前思考好面对学生时应当采取的处理态度、处理方式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可避免再一次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让事件的发展更加复杂、难以控制。
二、案例解决方案
       1、深入了解,解决问题
       第一时间,与张同学进行沟通,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及时上报学院。张同学性格十分外向,但是极其重视隐私,关于私自换寝,对班级同学、室友进行询问时,将所了解的所有相关信息如实告知了我,极大方便了后续工作开展。无规矩不成方圆,与张同学沟通过程中把学校《学生手册》明确制定的对于此类事件的奖惩评价制度向张同学进行详细说明,并结合实际情况,耐心对其进行劝导。
       2、达标治本,协同排查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应“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本案例可以作为典型的教育契机,辅导员带动班级班委协同排查此类现象,做到不包庇、不漏报,及时发现、上报、解决,在可控制时最大程度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在学生心中划定“黄线”,拉起“警戒条”,时刻提醒学生校有校规,不是规外自由之所。
       3、家校联动,多方守护
       事件发生后,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其详细说明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学生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将会给予学生相关处罚进行解释说明,并希望家长能多与学校进行交流,与学生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冲突,给予家长对此次事件的消化时间、空间,能在家长与学生之间起到交流纽带作用,从而共同帮助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力争处理事件时辅导员能与家长达成合力,取得一致意见。
       4、全面总结,持续跟进
       做好理论教育,从集体引导到个人强化。在事件发生后,除了进行面向集体同学的理论教育之外,还需要重点关注一些特殊个体。比如,当个别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在给予该同学校规内明确规定的相应处罚的同时,还应该应向其解释清楚处罚的原因以及违反校规会对其自身造成的系列后果,进行处罚后,多关注学生情绪变化,观察学生是否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今后行事时能够做到遵守规定、理性处事和把握分寸。同时,及时发现和掌握、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性教育工作。另外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不定时查课查寝,随时随地了解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以便以点带面,扩大教育影响,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使学生充分吸取前人教训,避免事件的再次发生。
       案例工作成效:
       1、通过教育引导转变了学生认识,学生纪律观念得到强化,帮助学生加强了自我管理与教育,科学规范大学生活。
       2、家长担忧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担心源自于学生不在自己身边,对学生的安全心里没有把握,在了解到学校具有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后,能够做出一个较为理性的判断与定位,进而能消解一些学生家长的担忧情绪。
三、案例启示与思考
       1、全面掌握学生动态,立足日常教育工作
       运用“共情”打开学生心扉,做好日常教育工作,在学生犯错时,要耐心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事件发生的诱因更要详细掌握。辅导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工作不能仅停留在管理学生层面,而是要提高到培养学生、对学生成长负责的高度上来。在经历该生私自换寝事件后,深刻反思、领悟到教育工作的本质与真谛在于用爱心关照学生,用责任心、耐心引导学生向好、向正。
       2、家校合力,保持与家长沟通
       在实际处理学生违规违纪或突发事件的案例时,当事人与必要知情人参与人之间的交流调和也是重点之一。譬如本案例,虽然张同学才是真正的当事人,但是我在对学生进行沟通的同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交涉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该类事件,学生无法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在学校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学生家长是享有绝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各类状况,以及学校对于危机干预的处理与后期跟进情况,家庭力量占据至关重要的部分。学生事情无小事,与家长加强沟通,解决堵点问题,形成家校合力,更有利于问题的高效解决。家校联动、多方协调能使得工作结果达到最佳预期。
       3、发挥重要他者效应,“榜样引领”产生“大影响”
       每一个个体处于群体之中,相辅相成、重要他者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在本案例中,张同学校园纪律观念较为淡薄,没有及时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问题,这就需要一个榜样、突出的垂范作为引路人,及时提醒、划定“红线”。众所周知,在实际生活中,身边相处最多的莫过于同学、舍友以及班委,班委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保持良好的纪律作风,做到身正言传,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心中的“纪律戒尺”也会相应跟随,在此基础上,再行充分发挥同辈、朋辈的影响,达到辅导员“头雁领航”引导在先,学生内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雁阵齐飞”在后的效果。积极发挥多方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学生遵守纪律、践行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引导比说教更有效避免矛盾的产生,而这种引导性传递更易引起共鸣,使同学们更乐于接受,反抗情绪小,故而在群体中能迅速产生“大影响”。